“爱鸟周”为何不能像FI和花展那样“市区联动”

11

文旅商体展融合发展,市、区如何联动?

F1上海站“爱鸟周”上海国际花展主展场(主赛场)都在郊区,距离市中心较远。但今年,F1上海站在北外滩滨江设置了“格子旗嘉年华”,“双区联动”;花展将黄浦的新天地和上海植物园设置为双主场。

唯独爱鸟周的主场地和市集依然在崇明,市内只是散点式的公益活动。观鸟等偏向自然科普的活动,是否也可采用“中心城区与郊区(市区)联动”模式,拓宽商业化路径?

4月12日,上海市第44届“爱鸟周”系列活动在崇明东平国家森林公园启动。上海市绿化市容局(以下简称“绿容局”) 图

科普活动可与商业、文旅兼容

澎湃研究所研究员比较了F1上海站、爱鸟周和国际花展三个活动的等级,组织方和承办地,发现上海绿容局都是爱鸟周和国际花展的主办方之一,但活动效果差别甚大。

资讯来源:公开新闻报道

4月19日,新天地的花展人潮汹涌,是主场位于崇明的爱鸟周无法相比的。赵忞 图

4月27日, “出摊”爱鸟周的大城小虫工作室员工徐敏认为爱鸟周市集有两个问题:之一,大部分出摊的时间都在工作日,第二,崇明离市区较远,无论工作日还是周末,市民都太不愿意从市区特意跑来参加市集。她还发现上海类似的市集或自然科普活动,基本都是绿化系统邀请和组织的,而非文旅局

新生态工作室创始人之一刘懿经常参与在上海举办的自然教育类论坛。他补充说,文旅和科普活动目前还是两个系统。以观鸟为代表的自然活动容易被框定在“科普”范畴中,在策划伊始便很难往旅游和商业化的角度思考。

上海自然博物馆副研究员何鑫则认为,上海的生态文化和商业消费从最开始便是割裂的,远不如北京传统建筑与雨燕、深圳的红树林与黑脸琵鹭般强绑定。因此当探讨上海的商业文化时,不会想到诸如松江的貉苏州河的夜鹭这些“城市+动物”的组合型城市文化IP

但如果从商业综合体和街区的运营角度来看,现在“公园+商业”潮流正在流行,以鸟类、动物作为设计元素进行装置设计或IP联名恰如其分,并非没有商业化的可能。

例如静安大悦城在“首展经济”中引入了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的快闪店;杭州天目里也有自然元素的摊位搭配标榜低碳、环境友好的服饰制品和文创产品,作为连带消费的一环。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是很多市民市内观鸟的首选场地,其北部林奥CITY PARK购物中心一层有一家带有周末和假期郊外科普活动的异宠+标 *** ,店主“科学怪蜀黍”(笔名)也提到入驻的原因是运营方希望在自然教育方面增加业态的复合度。

可以说,以观鸟为代表的科普公益活动,其商业“变现”潜力未被挖掘。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学系主任章明提到的“市区联动”模式:实现全市域联动,通过跨区域、跨系统协同,平衡公益与商业需求,破解空间运维难题,对于很多偏向自然科普的节事活动同样适用。

以市内分展场形式整合碎片化的消费品类

据《2023中国内地观鸟爱好者和观鸟组织本底调查简报》统计显示,截至2023年末,中国内地有统计的省区市以鸟类观察为主的爱好者约34万人,且以中青年为主,增长速度惊人。如何挖掘潜在的商机?

之一,打造消费场景。观鸟分两种,除了远郊观鸟之外,在中心城区观察来自大自然的“邻居”的行为越来越受市民欢迎。这是“爱鸟周”可尝试在城市核心地区办“分展场”的环境和市民基础。这也是章明提到的“从‘城市事件’到‘生活场景’的关键转型”

以上海为例,“一江一河”沿岸的夜鹭很多,且因为形象“偷感”很重,给人以情绪价值,很多人喜欢随手拍vlog,或者做成小游戏表情包等二创周边。夜鹭聚集地周边的商业和绿地空间,比如虹口港-沙泾港旁边的北外滩白玉兰和双狮汇、前滩太古里和世博片区旁边的前滩-后滩滨江、长寿路街道苏州河边的创享塔-鸿寿坊等地,都可以作为“商业+鸟类IP”“公园+商业”等相关活动的市内分展场。

2024年12月9日下午2点左右,苏州河创享塔附近夜鹭集聚。夜鹭在很多城市都很常见,深受各地市民喜爱,网上常见的称呼有“夜师傅”“中华田园企鹅”“中华蓝背大蠊”,但目前没有城市以此塑造形象IP,仅有郑州因为“天屎之路”在4月中旬短暂破圈。赵忞 图

何鑫认为夜鹭是上海“讲好城市生态故事”的好IP,叠加“一江一河”能开发出更多与城市文化相关的文创项目,但是现在重视得还不够。

新加坡的野生江獭家族之间的“恩怨”延续十余年,媒体密切报道,市民和保护群体参与。其实江獭并非新加坡独有,但因为讲好了故事,成为了城市的生态文化名片。

因此,从城市事件到生活场景,再到文创消费的商业链条应该是:上海市或相关区的绿容局负责公益和科普,讲好IP故事;商业“变现”则由市场经验丰富的商业运营方自由发挥,按照市场规律安排活动时间,创造更多新体验,实现长尾效应;最后加以社交媒体的资源进行破圈推广,比如此次花展与小红书设计周联名

第二,激活观鸟爱好者的消费力。据美国鱼类和野生动物管理中心统计显示,旅游观鸟平均每天消费达到200-400美元,还不算专业设备和特殊的住宿方式。

但如果不考虑交通和住宿成本,仅观鸟相关设备,在中国的社零统计中也被分散地统计到了不同门类和主题中,显得较为零碎。

观鸟爱好者陈凯伦和他的群友告诉澎湃研究所研究员,他们在观鸟上的主要消费品是高科技数码产品和配件,有些因为过于小众目前只能网上购买,例如寻找夜行性鸟类的红外线仪、激光测距仪、高灵敏度录音机等。

而与大众数码产品重叠更多的单反照相机、运动摄影机/全景运动相机,这些商品是尼尔森IQ《2024中国消费者展望》亿邦智库《2025年中国消费市场现状与展望》NIQ-GfK 《通往2025:中国消费者展望》明确提到的,有助于提振消费的门类。

此时可以借助“市内分展场”,将商圈中的户外用品店、3C数码店等“串联”起来,围绕“观鸟”主题进行促销、体验、首展、快闪。

第三,与露营、骑行等日益深入人心的休闲生活方式相比,观鸟还没有大规模地进入日常生活,但今年的“明星效应”带动了观鸟热,例如之前著名演员李现“打鸟”(特指拍摄鸟类),被央媒“点赞”,引起很多人对观鸟和伴生的相关社交活动产生了兴趣。未来,观鸟具有一定“粉丝经济”和“生活方式消费”的潜力。

观鸟的户外服饰与露营爱好者的品牌没什么不同,甚至观鸟活动本身也可以与露营产业相结合,形成新的生活方式流派。城市荒野工作室创始人郭陶然说,工作室与户外品牌巴塔哥尼亚有过联名活动,不过仍是科普公益。据他观察,现在户外品牌与科普工作室的商业合作较少。

总之,将观鸟和爱鸟周整合进文商体旅融合发展的道路,特别是激发商业消费,首先需要思考如何从源头开始“讲好IP故事”,而后是如何用好商圈空间,用“市内分展场”吸引更多市民对相关话题产生兴趣。

----

城市因集聚而诞生。

一座城市的公共政策、人居环境、习俗风气塑造了市民生活的底色。

澎湃城市观察,聚焦公共政策,回应公众关切,探讨城市议题。

欢迎前往征订公告页面,获取更多订阅资讯。

  • 发动机制造商普惠数千名机械师周一举行罢工
  • 光大期货:5月8日金融日报
  • 提醒:今日日韩股市休市
  • 美元、原油,双双大跌!
  • “小瑞奶奶”去世
  • 期货含义是什么?期货交易规则有哪些?
  • 中国首个索道云边界观测试验在庐山完成
  • 围猎灌阳风电:广西县域上演项目围标大冒险
  • 欧洲“能源孤岛”陷入大停电,再次敲响电网安全警钟
  • 博时基金王祥:短期黄金市场呈现明显过热局面
  •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爱放网络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