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疯传!有消费者在银行买到“掺假金条”?

11

  来源:中国经营报

  记者:郝亚娟 张荣旺 上海、北京报道

视频疯传!有消费者在银行买到“掺假金条”?

  近日,有网友在社交媒体发消息称,朋友在某银行购买金条,发现金条内部有杂质,引发关注。对此,相关银行回应“进一步核实”

视频疯传!有消费者在银行买到“掺假金条”?视频截图

  某黄金企业人士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银行的金条是由精炼厂供货,流程严谨,同时银行也会进行质检,有抽检和物理化学检验。如查出一根假金条,相关责任人面临刑事责任。”

  该黄金企业人士分析,投资者从银行买到“掺假金条”可能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金条在个人持有期间被调包或换货;另一种是内部操作失误或作假,虽然银行内部员工换货的可能性低,若确实是银行销售出假金条,将面临巨额赔偿及重大声誉风险。

  “银行自己的金条有编号*不可能有假,我没有碰到过(假的)。”上海某黄金回收商表示,“除非这个产品是第三方购买的。”

  记者注意到,部分银行回收金条需要提供购买凭证和原始包装。即使有了购买凭证,如果金条的原始包装已被拆除或破损,银行同样可能拒绝回购。多家银行规定回购的金条必须“包装完好”,塑封不可拆开。

  北京黄金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李跃锋指出,银行对回购金条的检测通常依赖外观检查、重量核对及证书验证,而非破坏性检测。例如,有银行对非本行品牌金条仅通过“水吊法”检测重量,可能无法发现内部掺假。而国家级检测机构虽能通过碾碎溶解等破坏性 *** 识别杂质,但此类检测成本高且不适用于常规回购流程。

  “鉴于黄金价格拉升速度过快,银行回购量增大,逐渐暴露出行业潜规则,例如品牌金店换购需增购30%新金,典当行则压低回收价并收取手续费,非正规渠道甚至通过烧熔黄金后扣减纯度获利,而银行黄金回购条款普遍苛刻,部分机构通过限制条件变相降低自身责任。此种现象,暴露了黄金产业链中生产、检测、回购环节的多重风险。尽管银行强调‘掺假概率极低’,但技术性造假与 *** 成本的不对等,仍可能使部分问题产品流入市场。”李跃锋说。

  李跃锋建议,对于银行来说,鉴于风险控制需求,银行要求回购金条“包装完好”“附带证书”,旨在防止调包或二次污染。例如有银行明确仅回购本行销售且包装完好的金条,另有银行对非本行品牌金条设定更高回购价差(10元/克)以覆盖鉴定成本。

  对于消费者来说需要有风险防范意识。购买时,优先选择上海黄金交易所认证渠道,验证防伪标识并通过官网核验证书;保存时,保留完整包装、购买凭证及拆封视频,避免因证据缺失影响回购;检测时,组合使用磁吸、密度测试等简易 *** 初步筛查,发现异常及时送检权威机构。

  对于行业来说则亟待通过透明化流程和强化监管重建信任,建立更严格的质量追溯体系,例如要求每根金条附带可追溯生产批次的电子标签,并推动检测技术普及至基层网点。

  • 玉渊谭天丨中方为何此时同意与美方接触?出于这三个考虑
  • 乌克兰议会批准美乌矿产协议,特朗普宣布将与泽连斯基举行会谈
  • 挑战者报告:美国4月份宣布裁员人数同比攀升62.7%
  • 创历史最快纪录!港珠澳大桥今年出入境客流超1000万人次
  • 镜头怎样正确安装和使用?安装后怎样进行调试?
  • 怎么评价律师事务所的专业水平?这类专业水平如何体现服务价值?
  • 胡锡进:全世界基督徒和好莱坞同时愤怒开骂!
  • 操盘必读:影响股市利好或利空消息_2025年4月29日_财经新闻
  • 致敬奋斗者|什么是“劳模精神”?他们用行动书写时代答卷
  • 专访丨携手捍卫和平、维护正义——访俄中友好协会第一副主席库利科娃
  •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爱放网络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