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出口仍保持较高正增长,超出市场预期。

由美国发起的关税战对中国外贸整体的影响多大?最新的海关数据给出初步答案。
海关总署于5月9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前4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4.14万亿元人民币,同比(下同)增长2.4%。其中,出口8.39万亿元,增长7.5%;进口5.75万亿元,下降4.2%。4月份,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3.84万亿元,增长5.6%;其中,出口2.27万亿元,增长9.3%;进口1.57万亿元,增长0.8%。
以美元计价,4月份我国货物贸易出口额同比增长8.1%,增速比3月低4.3个百分点。其中,4月对美出口同比下降21.0%,增速比上月低30.1个百分点;4月进口额同比下降0.2%,降幅较3月收窄4.1个百分点。其中,4月自美进口同比为-13.8%,降幅比3月扩大4.4个百分点。
东方金诚宏观研究发展部执行总监冯琳认为,4月我国出口同比增速回落,主要源于关税战冲击下,当月对美出口大幅下降。同时,上年同期高基数也有一定下拉作用。不过,4月出口仍然保持较高正增长,超出市场预期,主要归结于三个原因:一是4月我国对美国之外的其他市场存在“抢出口”现象;二是外需仍有一定韧性;三是4月中美超高关税主要在中下旬执行,且存在部分商品豁免,对整体出口的冲击作用受到抑制。伴随“关税战”冲击进一步显现,以及低基数效应消退,5月出口有可能出现同比负增长,接下来中国对外贸企业的支持力度将显著加大。
出口目的地腾挪:对非美国地区增长13%
具体到区域,我国对美国出口下降而对非美国地区的出口保持两位数高增长,目的地腾挪趋势明显。
中泰证券研究所首席分析师杨畅提出,4月数据反映出了美国加征关税的直接影响。对美出口金额占出口总额的比重进一步下降至10.5%,较3月的12.8%收缩2.3个百分点。不过如果剔除美国出口金额,计算非美出口金额,则不难发现这一数据达约2826.7亿美元,同比增长13.0%,在3月的12.9%增长后,继续保持在高位。
具体到国别或地区,4月份,我国对欧出口同比增长8.3%(3月同比增长10.3%);对日本出口同比增长7.8%(3月同比增长6.7%);对东盟出口同比增长20.8%(3月同比增长11.6%),其中对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直接扭转,从3月同比下降6.4%和2.7%均飙升至4月的同比增长14.9%。我国对越南、泰国和印尼继续高增长并拉大了增幅,分别同比增长22.5%(3月增长18.9%)、27.9%(3月增长27.8%)和36.8%(3月增长24.6%)。
以人民币计,根据海关数据,我国前4月对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出口增速分别为12.7%和16.3%。不过,巴西和南非相对疲软,仅微增0.5%和0.4%,可见是其他国家贡献了更大增速。同期,我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合计出口4.15万亿元,增长9.6%。另外,前4月我国对前两大贸易伙伴东盟和欧盟出口分别增长12.6%和6.1%,其中对德国增长11%。
进口降幅收窄,背后是寻求美国替代
海关数据显示,前4个月,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9.05万亿元(人民币),增长0.6%,占我国外贸总值的64%。其中,出口5.53万亿元,增长7.3%;进口3.52万亿元,下降8.4%。同期,加工贸易进出口2.54万亿元,增长6.6%,占18%。其中,出口1.58万亿元,增长5.5%;进口9605.7亿元,增长8.4%。
按美元计,4月我国进口金额同比下降0.2%(3月同比下降4.3%),降幅收窄4.1个百分点。从绝对金额来看,4月进口约2195.1亿美元(3月2112.7亿美元),环比相对平稳,叠加上年基数回落,收窄了同比降幅。
在冯琳看来,4月的进口额同比降幅有所收窄,表现超出预期,背后是寻求美国进口替代的趋势,其中在大豆、铁矿石等商品进口回升,集成电路进口高增长等因素的拉动下,4月我国自拉美、澳大利亚、日韩等非美经济体进口额增速出现较大幅度提升,对当月整体进口增速的拉动作用明显。
杨畅表示,从进口看,进入5月后CDFI(包括中国进口铁矿石、煤炭、粮食和镍矿四大货种运价指数)和BDI(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窄幅波动,考虑到加工贸易在整体出口中超过15%的占比,一旦出口存在压力可能会连带影响进口的表现。
冯琳也认为,尽管4月进口表现好于预期,但贸易战的影响正在显现。这反映于4月官方制造业PMI降至49%,较上月下滑1.5个百分点,供需两端生产、新订单和新出口订单指数均降至收缩区间。在此背景下,当月制造业PMI进口指数较上月下滑4.1个百分点至43.4%。5月我国自美进口降幅有可能进一步走阔,同时,贸易战不确定性将继续抑制部分工业品和原材料进口需求。
上海航运交易所于4月30日发布的上海出口集装箱综合运价指数为1340.93点,较上期下跌0.5%。其中,上海港出口至美西和美东基本港市场运价(海运及海运附加费)分别为2272美元/FEU和3283美元/FEU,分别较上期上涨6.1%、0.8%。欧洲、波斯湾和南美等航线受关税不明朗及需求影响有所下跌。
杨畅分析称,从出口看,截至5月9日,CCFI(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和SCFI(上海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在底部运行小幅波动,考虑到上年基数走高,指向短期出口或存压力。这与美东美西航线相关运价指数的运动方向并不统一,因此短期指向性并不明确。另外,东南亚集装箱运价指数出现高位回落,对东南亚出口可能会逐步降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