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强化“滴灌”,结构性政策工具量增价降

11

  华夏时报 记者 刘佳 北京报道

央行强化“滴灌”,结构性政策工具量增价降
(图侵删)

  一揽子金融政策密集出台,降准降息如约而至。

  5月7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央行行长潘功胜宣布了三大类共十项支持稳市场稳预期的金融政策。其中,降低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以及下调政策利率0.1个百分点的决策部署,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潘功胜指出,此次降准预计将向市场提供长期流动性约1万亿元,政策性降息预计将带动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同步下行约0.1个百分点。

  在当前关税博弈加剧、内需亟待提振的背景下,一揽子政策组合拳围绕稳增长、稳股市、稳企业、稳楼市、促创新等方面展开,既是对去年“9.24政策组合拳”的延续,又是落实“两会”和“4.25政治局会议”精神的重要举措。

  在北京市社科院副研究员王鹏看来,政策组合拳以“量价工具+结构创新”为核心,在保持流动性充裕、降低融资成本的同时精准滴灌,为实体经济注入“强心剂”,推动经济筑底回升。

  全面降准释放万亿元流动性

  自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释放出 “适时降准降息” 的信号后,市场对政策落地一直抱有期待。

  不过自4月以来,美国高额关税严重冲击国际经贸秩序,引发国际金融市场剧烈动荡,并对国内经济增长和市场信心造成较大扰动。

  “关税加征之后,对我国基本面的冲击也已初步显现,部分对美依存度高的外贸企业面临停工停产压力,尤其是劳动密集型行业,这将对稳企业、稳就业、提振内需和完成全年经济增长目标带来较大挑战。”首席经济学家温彬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尽管近期美国表现出想通过谈判来缓和关税冲突的迹象,而我方也表示在具体评估,但目前尚无实质性进展和变化。

  最新数据也显示,4月制造业PMI回落至49.0%,接近去年8月的49.1%,其中出口新订单指数回落4.3个百分点至44.7%,为2023年以来的更低水平。受外需下滑拖累,制造业在手订单、原材料购进价、出厂价和采购量分别回落2.4、2.8、3.1、5.5个百分点。

  “外需放缓之下企业减少采购量,需求不足的状况在短期内有所加剧,制造业价格环比跌幅相应扩大。”温彬分析称,关税对出口的冲击还存在滞后,这可能带来后续一段时期出口增速的持续放缓。

  另一方面,物价也延续低迷,其中3月CPI转负为-0.1%,连续25个月同比增速低于1%;3月PPI同比增速为-2.5%,连续30个月同比增速为负。因此亟须通过降息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以稳定信用水平。

  为强化底线思维、增强政策对冲,扎实做好经济工作,一揽子政策再度出台既是必要的,也是及时的。

  “央行一揽子政策措施表明,着眼于有力应对外部环境急剧变化,稳定国内宏观经济运行,货币政策开始在数量型政策、价格型政策和结构性货币政策三个方向全面发力。”东方金诚首席分析师王青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在数量型政策上,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25年5月15日起,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下调汽车金融公司和金融租赁公司存款准备金率5个百分点。

  换言之,降准将围绕两方面展开。一是针对金融机构降准0.5个百分点;二是完善汽车金融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存款准备金制度,阶段性将其存款准备金率从目前的5%调降至0%。

  温彬表示,此次降准0.5个百分点以后,整体存款准备金率的平均水平将从原来的6.6%降低到6.2%。

  “全面降准0.5个百分点,既向市场释放长期流动性约1万亿元,又将降低金融机构资金成本,推动金融机构保持息差基本稳定,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同时,将汽车金融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的存款准备金率降至零,引导这两类机构直接面向汽车消费、设备更新投资领域加大金融支持。”招联首席研究员、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董希淼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财信金控首席经济学家伍超明也持有同样的观点。他在研报中描述道,降低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既有利于降低金融机构的负债成本、稳定净息差,也有助于配合财政加快发力和支持信用扩张。另一方面,阶段性将汽车金融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的存款准备金率由5%降至0%,有助于精准增强金融对汽车消费、设备更新投资等领域的信贷供给能力,同时也打破了5%的存款准备金利率“隐性下限”,或指向央行对超常规调控工具的探索,打开了后续国内降准的想象空间。

  结构性政策工具“量增价降”

  “这次我们创设并加力实施系列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既有数量的增加,也有价格的优惠,更好地发挥了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牵引和带动作用。”潘功胜如是说。

  在价格型政策上,伍超明认为,下调政策利率(即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0.1个百分点、降低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利率0.25个百分点、调降公积金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全面降息有望降低实体融资成本超4000亿元;在结构性货币政策上,聚焦科技、服务消费、小微企业等领域,合计扩容1.1万亿元。

  “综合看,与去年‘9.24’政策组合拳相比,本次央行的政策组合拳降息与稳地产的力度有所减弱,但结构性工具量增价降,成为当前货币政策发力的重要抓手。”伍超明预计,一揽子货币政策在提高金融机构信贷投放意愿与能力、降低实体融资成本、提振市场预期等方面将发挥一定积极作用,有利于经济调结构、增后劲;但真正能对经济实现有力托举和推动市场行稳致远的关键因素,仍在于后续增量财政政策能否实现接力。

  围绕政策利率,中国人民银行表示,从5月8日起,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由此前的1.5%调整为1.4%。公开市场14天期逆回购和临时正、逆回购的操作利率继续在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上加减点确定,加减点幅度保持不变。

  董希淼表示,下调政策利率(即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0.1个百分点,降低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利率0.25个百分点,将引导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下降0.1个百分点左右,带动存量和新增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降,进一步降低居民住房消费支出,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提振居民消费意愿和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降息不仅政策利率下降,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也一同降低。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25年5月8日起,下调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5年以下(含5年)和5年以上首套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分别调整为2.1%和2.6%,5年以下(含5年)和5年以上第二套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分别调整为不低于2.525%和3.075%。

  “调降公积金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叠加LPR下降,居民住房消费支持将进一步降低,有助于提振居民消费意愿和能力。”董希淼认为,公积金贷款利率调整之后,有助于公积金贷款保持与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的适当利差,更好地发挥公积金贷款的普惠性。

  据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严跃进测算,对于100万贷款本金、30年期、等额本息的公积金贷款,政策前月供为4136元,政策后为4003元,减少了133元。同时,总还款金额(本金+利息)从过去的148.9万元变为144.1万元,直接减少4.8万元。

  “住房公积金的降息是今年持续强调的,当前降息符合预期,更好发挥了公积金贷款的惠民和支持消费功能。同时,通过降息,消除了此前公积金贷款和商贷方面的利差矛盾,确保公积金政策发挥更好效应。”严跃进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华夏时报》记者了解到,此次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调整范围既包括新发放的住房公积金贷款,也包括存量住房公积金贷款。此次利率下调后,新发放的住房公积金贷款将执行新的利率,此前已发放的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将在2026年1月1日起下调。

  截至5月9日,已有上海、四川、安徽、海南、重庆、长沙、石家庄等多地公告调降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

  股债汇市场稳中有进

  着力促进我国资本市场长期稳定健康发展亦是一揽子金融政策的核心目标之一,既“稳”又“进”。

  “稳”体现在,优化两项支持资本市场的货币政策工具、支持中央汇金公司发挥好类“平准基金”两项政策,起到托底股市的作用;“进”体现在更大力度“引长钱”、强化A股市场“科技叙事”逻辑,偏重于金融体制机制改革的推进。

  “优化两项支持资本市场的货币政策工具,创设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有助于丰富资本市场资金来源,更好地稳定股市,也有助于实体经济主体通过资本市场融资,从而丰富融资来源,优化融资结构。”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表示。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基金经理杨德龙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称,汇金公司是维护资本市场稳定的重要战略力量。人民银行坚定支持汇金公司在必要的时候实施对股票市场指数基金的增持,并向其提供充足的再贷款支持,坚决维护资本市场的平稳运行。

  与此同时,“资本市场反响积极。5月7日上证指数强势高开,成功收复前期失地,已接近于2025年4月3日的水平。宏观政策及时、精准、有力对冲,作为‘晴雨表’的股票市场充分体现出政策的积极效果。”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钟正生坦言。

  债券市场方面,5月7日债市收益率曲线趋于陡峭化,短端与长端此消彼长。短端国债及资金利率明显回落,体现流动性环境更趋合理充裕;长端国债存在一定幅度的上行,源于对中国经济基本面预期的上修。

  首席固收分析师张旭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虽然10年期国债收益率有可能在年内触及1.5%,但绝不应以终局思维进行债券投资。

  “我们判断,倘若未来再度出现市场利率过度下行、远远走在政策利率前面的局面,调控者仍会对债券市场进行有效的预期引导。所以,即便是在资金利率下行的时段,我们在对债券进行定价时仍需保持理性,给予收益率曲线中长端与7D OMO利率之间合理的利差。”张旭说。

  谈及一揽子金融政策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王青判断,本次降息不会给人民币汇率带来贬值压力。“过去一段时间的人民币走势已反复证明,经济基本面才是决定人民币汇率的最主要因素,而非中美利差。”

  展望未来,外部环境急剧变化带来的影响还需要进一步评估,中美经贸谈判也将经历一个复杂曲折的过程,在国内物价水平偏低的背景下,王青预计下半年央行还会继续实施降息降准。

  “预计全年政策性降息幅度会达到0.6个百分点,降幅较2024年扩大0.3个百分点,全年降准幅度将达到1个百分点,降幅与2024年相当,而且后续央行有可能恢复公开市场国债净卖入,替代降准向银行体系注入长期流动性。”王青表示。

  温彬也表示,后续看,预计年内仍有一次50bp的降准,释放更多中长期资金以满足市场需求。

  •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坚持自立自强 突出应用导向 推动人工智能健康有序发展
  • 鲍威尔:美国贸易谈判可能“实质性改变现状”
  • 阻止特朗普对等关税的提案被否决
  • Brand Finance2025中国品牌价值500强:茅台保持第七位,成为中国2025年最具价值白酒品牌
  • 当一群杜克土木工程毕业生在三四十年后怀念大学的历史课……
  • 易生活控股委聘信永方略风险管理为内部监控顾问
  • 国泰海通将派发末期股息每10股2.8元
  • 巴西女网红独游东京命丧民宿火灾,此前透露想定居日本
  • 微软通讯软件Skype正式停止运营:斥资85亿美元购入,月活用户曾超3亿
  • GTC泽汇资本:AI繁荣背后的能源支撑
  •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爱放网络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