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全球汽车市场正在进入一个高度不确定时代。电动化和智能化的趋势推动各项新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发展之时,当前国际政治局势的变化莫测也让自由贸易承受巨大压力。
即使是习惯制定中短期发展规划的博世也难以预判公司业绩走势。这家跨国零部件巨头向全球媒体表示,在今年年底之前无法估算美国额外加征关税对其业务的影响。
博世集团董事会主席史蒂凡·哈通(Stefan Hartung)在年度业绩会上称,当前各区域市场都还在与美国谈判之中,每天情况都会发生改变。博世正在与美国 *** 谈判,但没有公司会在关税中达成额外协议。
博世中国总裁徐大全接受界面新闻等媒体采访时表示,关税政策对于博世中国影响较小,绝大多数产品都是本土采购和生产,提供给中国市场的客户。在中美之间,博世约有20亿元人民币的产品业务将受到波及,仅约占博世中国去年总销售额1.4%。
不过,上个月商务部、海关总署公布对部分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的决定,短期内对博世全球有一定影响。徐大全透露,博世中国正在通过商务部的流程申请出口许可。
根据测算,博世判断今年全球经济和贸易整体将受到贸易壁垒加剧的影响,全球经济将仅有2.25%至2.75%的微增。该公司计划今年实现销售额1%至3%的自然增长,保持自由现金流与去年相同水平,即9亿欧元。
不过,博世少见地没有对今年息税前利润率给出准确数字预测。这家公司此前提供的长期指引是,到2030年实现至少6%的年均销售额增长和至少7%的利润率。
2024财年,博世实现903亿欧元销售额,较上一财年下降1.4%;在采取人员成本削减等多项优化举措后,息税前利润率依然从上一年的5.3%降至3.5%。
去年,博世全球员工人数约为41.79万人,较2023年减少了2.7%。博世预计公司的工作岗位数量将进一步减少,尤其是在德国和欧洲。该公司没有提供预期裁员的具体数字或时间表。
博世集团CFO Markus Forschner表示,博世业务所受的更大影响来自核心市场疲软。去年全球汽车产量下滑了100万辆,其中欧盟与英国跌幅达到6.7%。电动出行、燃料电池与辅助驾驶等未来技术本应实现销售额大增,但普及速度远低于预期,并且在不同市场的发展速度差异很大。
中国是博世发展的核心市场之一。作为全球更大的汽车市场,中国去年汽车产量超过3100万辆,首次超过欧洲(1490万辆)和北美(1620万辆)汽车产量的综合。受益于产量增长,2024年博世中国智能出行业务同比增长了4%至1166亿元,高于博世中国整体增长速度。
博世中国总裁徐大全指出,在以旧换新等补贴政策 *** 下,预计2025年中国汽车市场仍将保持3%至4%的增长。但是,他对2026年博世中国的业绩表现持审慎态度。
“一是中国自主品牌加快出海并在全球建厂,一定程度上将影响中国生产制造的汽车总量;其次,以旧换新政策可能退坡,明年内需 *** 作用不确定较大。”
考虑到中国正在成为未来汽车技术的引领者,博世加大了华研发投入力度。去年在华研发投入了119亿元,占销售额8%。界面新闻了解到,博世辅助驾驶解决方案、线控制动等前沿技术均由中国本土团队开发,并首先在中国市场量产落地。
对于博世这类业务繁多的汽车零部件企业,通常会广撒网布局多个前瞻业务领域。在业绩发布当天,博世旗下子公司博世创投新设立了一轮2.5亿欧元的基金投资,重点聚焦能源效率和人工智能领域。博世创投在中国入股了自动驾驶公司驭势科技、导航定位芯片企业华大北斗等。
传统汽车零部件巨头正在面临的一个长期命题是:如何在提升财务盈利能力和进行前瞻性投资之间做出平衡。向电动化和智能化转型需要大笔的前期投资,但处于过渡期的电动汽车还处于市场普及阶段。这些面向未来的巨额投注能否成功转化为销售业绩,仍存在高度不确定性。
徐大全告诉界面新闻,在电机、电桥、电控和辅助驾驶等新兴领域,博世与其他供应商企业面临相同的不乐观的盈利状况。
“对于高科技公司而言,不盈利很难走远,这会经历痛苦期,但如何在过程中变强,开发出更好的产品,各家公司都必须去努力。”
与此同时,汽车业价格战还没有看到结束的可能。当下市场的竞争重心不仅是产品定义和品牌服务,更是价格比拼和成本竞赛。徐大全向界面新闻表示,在汽车业“内卷竞争”问题完全解决前,博世中国及其他供应商都仍将直面降本难题。
哈通补充说,在中国,部分市场已经呈现出竞争“过热”的态势,此时市场机制将会发挥调节作用。一些因无法盈利的企业会退出市场,行业将加速整合。
为了形成产品差异化和掌控供应链成本,以比亚迪为代表的汽车制造商选择了垂直整合模式,还做起了零部件生意,而这加重了外界对传统零部件企业客户流失的担忧。
博世智能出行集团主席马库斯·海恩认为,比亚迪是以技术开发起家,不属于传统意义上的汽车制造商。考虑到技术研发投入需要规模效益,汽车产业未来不会是汽车公司自研为趋势。而此类没有垂直整合的企业,博世可以提供定制化服务实现差异化解决方案。
博世接下来另一重要收入来源可能是帮助中国汽车公司出海。徐大全透露,博世可以利用其在全球的研发中心和海外工厂,帮助中国自主品牌将中国生产的产品直接出口、采购零部件至海外组装,以及产品本土化落地。
据悉,博世智能驾控已累计帮助超过200款车型出海,首个自主品牌出海项目自2022年量产。博世最新推出的辅助驾驶解决方案首个出海项目预计在2026年之一季度量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