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开启写字生涯,收稿费单和领取稿费,就成为我日常生活中的一大乐趣。因为写作的缘故,我平时很少出门,即便是取稿费,一般也会积攒下多张稿费单,写作告一段落,才会专门跑一趟邮局。
离我家最近的邮局大概有二三公里。那里是一个热闹的街区,我每次都是步行前去,既是为了取稿费,也是为了遛弯,看人,看街景。就像是一次休闲的漫步,慢悠悠地走上街头,东瞧瞧,西望望;胡乱逛逛地摊集市,走进新开张的店铺随便转一圈;看见熟人打个招呼,寒暄几句;有时我还有意绕得远一些,穿过几条弯弯曲曲的小巷,感受一下胡同里的市井烟火气……
有一次,我在街头的拐角处迎面遇见一位故人。他先喊出了我的名字,我却并没有立刻认出他,直到他自报家门,我才依稀辨认出他的旧颜。他曾经是我老家的邻居,虽然平素并无交集,但隔三差五总能见面。那时我们都很年轻,他身材高挑,双目炯炯有神,人长得很帅,后来老家所在的片区拆迁,我和他从此失联,再没有见过面。二十几年过去,他已经变成一个眼神浑浊、身体佝偻的老人。
此后几天,我的脑海中时常浮现出他年轻时的样子。虽然他告诉过我,他得过一场病,脊柱落下后遗症,变成了今天的样子,但我还是不敢相信那天遇见的的确是他。
这次偶然的遇见,让我对变老有了新的认识。这些年他是怎样过的,我完全不知道,但我却从他的身上,真真切切地看到了人如何老去。于是,我也恍然明白,二十多年的岁月其实是不禁过的,不过是弹指一挥间,人就变老了。
就像我,过去一直在邮局附近的“小君理发馆”理发。那里是小城时尚青年的聚集地,注重仪表、对外貌有所追求的青年男女,都会去那里理发。所以,尽管它价格比较贵,离我住的地方又远,我依然会去那里理发。对于我来说,在“小君”理发象征着一种风华正茂的精神与面貌。然而,有一天我突然决定不去“小君”理发了,因为我怕麻烦,想在小区附近的理发馆凑合一下。不过是将头发剪短一些,又何必舍近求远呢?彼时,我更关注的问题是,在哪里理发可以节省时间。
那时的我并没有意识到,这其实是一个信号,一个老之将至的信号,因为所有的变老都是从心态开始的。
的确,人到中年,时间似乎越过越仓促,日子越过越紧迫。老人需要照顾,孩子嗷嗷待哺,各种事务缠身,每时每刻都需要精打细算,唯恐把时间浪费在毫无意义的事情上。
那么,什么样的事情才是有意义的呢?一个人除了一门心思地养家糊口,难道不需要充实一下生活的细节,去做一些只是自己喜欢、却又不会带来任何现实利益的事情吗?
我记得英国作家毛姆说过,人生更奢侈的享受,不过是浪费时间。我很喜欢这句话。很多时候,我都处于一种焦虑的情绪之中不可自拔。那时我就觉得,自己真的需要浪费一点时间,把所有的事情都放下,放松绷紧的神经,尽情尽兴地虚度时光。
取稿费为我提供的正是一次这样的机会。我可以理直气壮地消磨掉一个下午,无所事事地游逛在小城的大街小巷里,享受只属于我自己的自在与自由。
遗憾的是,收到的稿费单越来越少了。并不是我写作的文章少了,而是媒体发放稿费的方式变了。我收到的最后一份稿费单是某报社寄来的,很多年来,这家报纸一直执着地采用传统的方式发放稿费。突然有一天,编辑通知我提供银行账号,说是以后通过银行转账发放稿费。于是,我知道,稿费单已经成为历史,取稿费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对于写作者而言,银行转账省心省时,自然是一件好事;但对于我个人而言,没有了稿费单,却也就此失去了取稿费的乐趣——一切都让机器代劳,有时会让人生变得索然无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