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伦·巴菲特的七条人生智慧(与选股无关)

11

  沃伦·巴菲特的七条人生智慧(与选股无关)

  自从巴菲特让互联网泡沫的狂热者们“跳河去吧”,我就成了他的崇拜者。伯克希尔·哈撒韦的股价在互联网泡沫期间腰斩,所有人都说他“过时了”、“不懂新经济”、“老糊涂了”,但他毫不动摇。时间最终证明他是对的。

沃伦·巴菲特的七条人生智慧(与选股无关)

  如今94岁的他终于宣布卸任伯克希尔CEO,众人纷纷赞颂他的投资天才与选股能力。这些固然非凡,但我们更该关注的是他那些鲜被讨论的生活智慧——因为模仿他的投资成功几乎不可能,而这些人生原则却人人可学。

  1. 他从未搬去纽约

  巴菲特始终扎根奥马哈——这里生活成本仅为纽约的40%(Bankrate数据:奥马哈4万美元年薪≈纽约10万美元生活水准)。对比那些花大价钱住豪宅、挤鸽子笼或每天通勤3小时的人,他的选择凸显智慧:憎恨通勤而非办公室的员工,或许只因雇主没把办公地点设在宜居城市。

  2. 不把钱浪费在物质上

  游艇、豪车、豪宅?这些富豪玩具从不在他的清单上。他早凭直觉悟出心理学家数十年后的结论:超过净资产1%的消费不会增加幸福感。“享乐跑步机”理论告诉我们:大脑会适应所有物质拥有,正如彩票中奖者数年后幸福感回归常态。对普通人而言,沉迷物质消费更是财务自杀。

  3. 热爱自己的工作

  “我始终做热爱的事,哪怕当年赚1000美元都兴奋。”巴菲特将工作视为“玩耍”,这启示我们:人生大部分清醒时间都在工作相关活动中,选择热爱的事业等于购买幸福期权。

  4. 持续捐出绝大部分财富

  “留给自己家庭超过1%的财富不会提升幸福感,但其余99%能极大改善他人健康与福祉。”他累计捐赠数千亿美元的行为,重新定义了财富的意义。

  5. 不随波逐流

  从60年代“沸腾岁月”泡沫中抽身,到70年代熊市勇敢抄底,再到2008年危机中逆势而行——对抗群体癫狂的勇气,才是他真正的印钞机。

  6. 保持谦逊

  “2019-2023年致股东信中,我用了16次‘错误’一词。”他在2024年报中写道,“而许多巨头企业同期从未承认过任何错误。”只投资能力圈范围、坦然承认无知,这种清醒成就了他的常胜。

  7. 活得像个体面成年人

  你能想象巴菲特像某些亿万富翁那样:穿着潮T挥舞电锯嘲笑要裁掉的岗位?利用破产法赖账?经营银行搞垮全球经济却提前套现离场?1991年所罗门兄弟听证会上,他给国会的那番庄严陈述,定义了真正的资本家该有的样子。

  • 一年吸引30多万人次打卡,江苏这个渔村是怎么做到的?
  • 巴菲特:股票市场的短期波动是一种常态
  • 欧洲主要股指收盘集体上涨 德国DAX30指数涨0.81%
  • 光大期货0507热点追踪:大涨大跌之后,豆粕走向何方?
  • 苏丹外交部:苏丹西部一城市约300名平民遭杀害
  • 中国经济新动能|警惕数字时代下经济的“四大极化”效应
  • 中兴通讯携手合作伙伴打造国内首个电影级数字文物5G-A VR大空间项目
  • 特朗普称周日才看到“AI教皇照” 表示“对此一无所知”
  • 锌的用途是什么?锌的市场供应情况如何?
  • 顺丰恒通支付被罚21万元:违反清算管理规定和账户管理规定
  •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爱放网络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