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吸引30多万人次打卡,江苏这个渔村是怎么做到的?

11

位于扬州北郊的沿湖村曾是闻名的“渔花子村”,周边村庄用“呆男不娶渔家女,傻女不娶渔家汉”来形容它的贫穷落后。近年来,沿湖村凭借渔文化IP“出圈”,走出“渔歌唱晚”的乡村旅游业发展之路,去年吸引30多万人次进村“打卡”,成为享誉全国的“最美渔村”。

4月22—23日,由江苏省委网信办、省广电总台联合主办,荔枝新闻中心组织发起的“长三角遇上大湾区” *** 主题采访团走进扬州,探访了沿湖村。

沿湖村隶属于邗江区方巷镇,地处邵伯湖西岸,是扬州唯一纯渔民居住的渔业专业行政村,陆地面积0.8平方公里,水域面积61.5平方公里。23日,斜阳映照在湖面,村党委书记刘德宝摇橹泛舟,讲述“渔花子村”的蝶变之路。

早年,沿湖村交通不便,村民靠捕鱼、养殖为生,不少人以船为家。2007年,以保护京杭大运河沿线生态为契机,沿湖村推进渔民上岸工程。村两委和村民制定方案、挑土填塘,将600亩荒滩水塘填成平地,建起一排排白墙黛瓦的小楼,300多户长期以船为家的渔民先后搬进宽敞明亮的新居。

“2020年10月,最后一户渔民上岸定居,结束了水上漂泊的历史。”刘德宝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生态条件改善后,村里通过特色渔文化挖掘、传统渔业保护等发展休闲渔业,实现了转型发展。

沿湖村鸟瞰。 扬州档案 微信公号 图

2011年,刘德宝就带着村里的年轻人走家串户,收集渔歌、渔技、渔俗,整理成书稿,当年举办渔民文化美食节,独具特色的渔文化渐渐打出名气,引来了游客。沿湖村顺势把建设“乡隐沿湖”作为转型突破口,发展特色餐饮、渔家民宿、渔事活动体验等,拓展村民增收渠道。

眼看着家乡越变越好,不少年轻人返乡发展。1994年出生的“渔三代”屠苏是之一个返乡创业的大学生,2016年回到沿湖村,成立了扬州之一家乡村旅游合作社,通过“互联网+休闲渔业”模式,以品湖鲜、住湖畔、赏湖景为卖点,打造渔樵耕读乡村度假综合体。她还联合村里的渔娘创业典范、90后大学生等组建“俏渔娘”助农直播队,将特产虾米、芡实、红莲子、文创产品等搬到线上,拓宽销路。如今,回沿湖村创业的大学生已有16人。

刘德宝介绍,沿湖村逐步实现了从传统一产到一、三产融合,从捕鱼卖鱼到发展旅游业的转变,形成15家渔家乐、8家民宿,去年接待游客超过30万人次,旅游收入3000万元,先后被评为国家级“最美渔村”“全国生态文化村”“江苏省休闲观光农业示范村”“江苏最美乡村”等。

  • 现货黄金本周跌2.4%,费城金银指数累跌超3.5%,纽约期铜跌4%
  • 京东美团争夺的外卖业务,究竟有多赚钱?
  • 小鹏汽车销量回升,带动广州一季度GDP增长3%
  • 关于中国资本市场吴清说了3个靠谱
  • 小米开源“XiaomiMiMo”大模型:以7B参数超越OpenAIo1-mini
  • 如何认知期权号的作用?这个作用在交易中如何发挥?
  • 胡塞武装称将打击从美港口以出口等形式通行红海等海域的船只
  • 全球车企财报洞察:业绩分化背后,谁在稳健突围?
  • 光大银行:首席风险官马波任职资格获批
  • 李在明涉嫌违反《公职选举法》案将于5月1日宣判
  •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爱放网络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